普惠金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战略的关键举措,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投身,正在为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国家战略驱动:开启普惠金融的创新与繁荣时代
国家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并在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统筹发展与安全。
贵州省委全会贯彻党的精神,提出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贵州实践,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创新,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
国家政策文件如《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产能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为中西部和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机遇。
个贷不良资产防控:直面挑战,打造稳健金融未来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个人贷款业务扩张,但不良资产风险也相应上升。自2021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政策推出后,个贷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迅速扩大。
2021年,试点机构转让了50个资产包,涉及9332户债务人,债权金额达56.61亿元。2022年,挂牌项目279个,金额456.7亿元。2023年成交规模增至965.3亿元,同比增长449.40%。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成交金额达1276亿元,其中个人业务成交额546.6亿元,占84.74%。
面对个贷不良资产增多,传统催收方法存在局限,电话催收效率低,法律诉讼成本高且周期长。暴力催收不仅损害金融机构声誉,还影响普惠金融发展,2017年至2024年期间,暴力催收事件频发,黑猫投诉平台收到超过67.84万条相关投诉,极端案例甚至导致债务人自杀,涉案金额达3.6亿元。为此,国家加强监管,打击暴力催收行为,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未来:打造商业新引擎
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的增加以及低价处置现象,揭示了传统业务模式的局限性。在银行机构层面,受制于利差盈利模式,必须维持充足的现金流。不良资产占用专项准备金,导致运营成本增加。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资产定价与市场价值产生偏差。
传统催收方法存在人力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合规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存在声誉风险的隐患。在市场环境层面,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了个人的还款能力。
行业监管的加强导致传统催收效率降低。司法资源的紧张限制了处置效率的提升。债务人信息的获取渠道受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山哩商业E法通平台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实践,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资产的智能评估。构建了在线司法调解机制,以提高处置效率。规范了催收行为,保护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以降低运营成本。建立了全流程风控体系,确保了合规运营。打造了智能化管理平台,提升了运营效率。
开创普惠金融新时代:构建共赢共荣的新生态
国家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了催收行业的合法合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推动普惠金融事业。
在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科技民营企业通过加强协同创新,深化金融科技的应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效率;优化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强化合规建设,确保稳健运营。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普惠金融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在此过程中,以山哩商业为代表的民企实践经验凸显了科技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关键作用,其创新模式具有推广意义,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望未来,金融机构与科技民营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改革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开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