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被称作“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随着我国航天航空、国防、光学器件、激光装备、核、环保、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将由稀土资源出口国向资源进口国转型,由资源出口型向高端自给型发展。”中国矿业大学稀土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冯秀娟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推动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围绕光学晶片、蕊片、贮冷等未来产业应用,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加强对稀土行业的精准调控。
当前,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相关数据显示,以稀土氧化物REO计,2021年全球稀土总储量为1.2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排名第一。2021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27.7万吨,中国稀土产量为16.8万吨,为世界第一,占比高达61%。
同时,我国也是唯一拥有稀土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据悉,目前,中国已形成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完整的采选、冶炼、分离技术以及装备制造、材料加工和应用工业体系,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
“能否成为全球重要的稀土供应中心与产业重要基地,资源条件以及综合成本高低是重要考量。我国稀土供应链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和价格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学二级教授吴巧生说。
在吴巧生看来,尽管优势明显,但我国稀土产业却面临开采、冶炼分离等环节引发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以及智能化生产水平不高的局面;在稀土材料及终端应用领域,我国稀土产业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如何推动我国稀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政策出台将使稀土产业管理有法可依。2021年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稀土管理职责分工,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管理制度等,并强调加强稀土的全产业链管理,强化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回收技术的投入,通过资源路线与技术路线的有机耦合,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视角,统筹考虑稀土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充分发挥稀土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以及新用途的深度研发,在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与效率之间寻求长期平衡。”吴巧生进一步建议。
对于稀土供应链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又该如何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吴巧生认为,需尽快建立国家创新平台,开展我国稀土全产业链一体化创新发展研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我国稀土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为高端技术和关键产品提供市场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关键产品的国际供应进一步多元化,协力我国稀土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吴巧生说。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到,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稀土产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并预判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药等重点领域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树立兼顾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开发应用的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导向,吴巧生表示。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价权,有必要以充分发挥产业链前端和中端的工艺技术优势为基础,积极参与海外国家的稀土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着力拉伸我国稀土产业的‘长板’。”吴巧生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