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乘坐公交车,近期碰到几次老人因为扫不出场所码被拒绝乘坐公交车的情况。前几天就看到,一位近八旬的老太太经过了近一刻钟努力,最终还是未能乘车。
在这个过程中,老太太一遍一遍去扫码,但就是扫不出来。车上的乘客见状也去帮这个老太太,也没扫出来。也不知道是老人的手机出了问题,还是当时网络出了状况。老太太多次向公交车司机申明,每天都按时做核酸,没有异常情况,但司机就认手机屏幕上弹出的“码”。
当看到老太太被迫下车的时候,不由让人心酸。老太太下车时对司机说了一句话:“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是一个近八十岁的人,如此给你解释,你就不能网开一面?”从老太太的言辞中,可以听出她是一个文化人,说话很有条理,但这些条理并不能打动司机。
司机当然也没有错,他是在执行制度。公交车上装有多个监控摄像头,是无死角覆盖的,每时每刻都在记录车上的情况。如果他不让老太太下车,会受到包括罚款之类的处罚。这位司机屡次称老太太为“大姨”以求得理解和谅解,他确实很无奈。司机也说了一句话:“不要说坐公交,就是到医院扫不出码来,也是不能进门的。”
在该市,老人此前乘坐公交车是比较宽松的。老人上车一般刷老年卡就可以,因为老年卡是和个人信息关联的。但近期,管控措施日趋严格,也可以说是死板。如果不能手机扫码,就需要出示打印的纸质核酸证明;如果老人说不会打印,司机会建议其让孩子打印。不然,不管什么理由都敬请下车,没有商量的余地。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老人不能出示此类证明,公交车就会一直“等着”,直到老人下车为止。在交通高峰阶段,人们往往会“动员”老人下车。相信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不管有无疫情发生。
这种情况的背后是许多地方在疫情防控中数字化手段的加强。这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但数字化防控手段的加强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难题,比如上面所说的老人扫不出码就被赶下车的情况。
疫情防控措施数字化手段的加强还是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有利于疫情防控这个大局,这一点不用多说,服务于疫情防控技术进步是重要保障;二是不能为社会流动设置新的堵点、痛点,不能将数字化疫情防控简单化、工具化,更不可以层层加码,因为这样虽然便利了疫情防控,但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等人群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防控手段的强化,坐公交车要扫码,逛超市要扫码,去公园也要扫码……智能手机用得不灵活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出门可能变得艰难甚至寸步难行。
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是有充分的智慧的。其实上述老太太的话或许可以改一下:制度是活的,人也是活的。既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疫情防控,也可以根据新情况,出台解决新问题的新措施,而不是简单的“一赶了之”。
笔者不希望再看到老人被赶下公交车的情况出现,也不希望之后出现老年人等因为扫码问题被赶出超市、公园。